会员风采 | 徐静茹:心中有环保,笔下有灵物
文 | 房祺 图 | 徐静茹
将近20年前,因为守护可可西里的志愿热情,她加入绿色江河,投入环保的怀抱。虽因身体原因未能远赴高原,她却机缘巧合地成为了环保圈的早期插画师,为绿色江河绘制了诸多珍稀保护动物。
藏羚羊、雪豹、藏原羚,一幅幅精妙的图画,传神地勾勒出自然生灵的可爱,讲述着生动的自然故事,也传达着环保者对于生命的热爱。这便是艺术家徐静茹接触环保的契机,同时也是她环保之路的开端。
徐静茹早期创作的环保主题插画
刚好遇见你~ 与自然为友
提到徐静茹的环保经历,“自然之友” 可是一个关键词。她与自然之友的交情,要回溯到7年前。
2010年,她在深圳参加了当地所举办的梁从诫先生追思会。通过这次机会,徐静茹与深圳自然之友的伙伴们相识,而后便毅然一同加入了自然之友的大家庭。后来,她也曾担任深圳小组的联络人。
提到深圳小组这些年的发展,前任组长徐静茹感慨,这一历程非常感人,离不开许多老会员的支持,比如秦雅黎、张和平、周明辉老师,他们多年来一直在默默付出,非常值得尊敬。会员张和平老师,多年一直在深圳潜心做生态农业,也是小组的重要参与者,非常令人感动。
发展与求变
徐静茹非常谦虚,她也反思探讨了许多小组的不足之处,希望分享给大家。
受制于深圳生活节奏之快,人员流动之大,会员结构之复杂,作为前深圳小组召集人的徐静茹坦言,深圳小组一直并不算太活跃。小组的主要活动便是探讨环保现状,在零散的活动之外,很难有后续持久规律的集体活动。
而这一问题,并不仅仅是深圳小组所面临的考验,也是许多其他各地小组发展的现实困境。
“因此,我也能够理解,为什么很多会员不活跃。而我们这些核心会员的组织热情以及活动资源,也是有限的。所以,今年我也不做召集人了,希望可以把这一职位交给更有热情、有资源的人来组织。我觉得大部分人对自然之友还是非常有感情,这个小组会随着新鲜血液的注入,有新的起色的!”
最近一次召集人改选的深圳小组会议 (前排右三为徐静茹)
徐静茹继续解释,在这样一个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,任何一个组织,尤其是一个非营利机构的小组,若想要不失初心并能继续发展,必然需要不断反思,“求变”,也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,从而孕育出新的理念。
怀有这样的想法,深圳小组在改选后,建立了一个新的群,并引入了新的机制,其成效还有待一年后的观察,届时也可深入讨论。目前,群里面的发言和讨论,相比过去也更活跃了一些。改选一月不到,小组便已组织了一次观影活动,这相比于过去一年里才有的一两次活动,活动频次显然在增加。
一路足迹 期许仍存
自2000年接触绿色江河开始,徐静茹便开始了环保绘画、讲座之路。她常常会与大家分享自己参与环保的心得,以及一些难忘的经历,也兼顾着普及一些环保知识。
在采访过程中,徐静茹提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。2006年,她走访一所学校,去普及环保知识。
课堂中,她提到,鱼翅是通过割下鲨鱼的双鳍获得的,之后被割去双鳍的鲨鱼会被活生生扔回大海中。一位同学深受触动,便以此故事为背景写了篇作文,而作文却被批了极低分,原因是老师怀疑此事实的真实性,认为这个先前闻所未闻的的血腥故事,纯属是由学生杜撰而成的。
这虽然是小事,但也反映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。从这件小事中,不难看出,早些年民众的环保生态知识的匮乏程度。由此出发,再联想到现今关于鱼翅的血腥获得方式的知识普及。我们才会发现几年间的变化之大,当初无人了解的冷门知识,如今已普及成大众皆悉的常识。
环保教育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,而环保教育者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效。
徐静茹在环保趣味讲座中
从最早参与藏羚羊保护至今,徐静茹觉得,环保人的十余年努力没有白费。今日环保知识已初入人心,比如关于藏羚羊、鱼翅等的知识大都已为公众熟知深悉。渐渐地,徐静茹的讲座也开始着重呼吁民众参与环保活动,身体力行地做环保公民。她的讲座对象主体为学生,因为她觉得学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,与他们交流,充满希望。
十多年前,环保并非如今日般流行。
那时候,唤醒民众环保认知的道路,总觉得是一条漫漫长路。就着风霜雨雪,徐静茹甘之如饴地走了十余年。
现在,与伙伴们一起,他们已踏上了鼓励呼吁民众参与环保的进程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,成为绿孔雀保护志愿者!
自然之友多岗位招募中
点击 ↓↓↓“阅读原文” 了解更多正在招募的岗位信息